打造民航文献信息高地

图书馆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拓展发展空间

期次:第421期    作者:李贞   查看:13
高校数字图书馆只有坚持走“专而精”的特色化道路,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,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近年来,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,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支撑与保障。
开拓渠道  构建行业特色
 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,而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。图书馆深入挖掘本馆资源,进行系统而有组织的开发、整理和数字化管理,自建特色资源,完成了“航大文库”专架的建设和第一批“航大文库”图书典藏,启动了“民航精品著作”的重点收集工作,建立了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“中国民航大学优秀学生作品库”、“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”、“重点学科期刊篇名库”等特色数据库。
  为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, 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和利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,图书馆建立多层次、全方位、有序化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导航系统,提供权威可靠的学科导航系统。譬如在民航特色数字库子项目中有空客在线系统Airbus|World、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(AIAA)、AV-DATA全球航空法规全文数字库、民航内部参考资料等文献信息资源,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、实现了资源共享。
广纳资源  提高馆藏量
  图书馆积极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进行合作,引进特色资源,丰富图书馆的馆藏量,在原民航特藏资料室的基础上,陆续建起波音、空客、赛峰电子资料室,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多种形式,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技术文献信息。
  为了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,进一步方便教师获取外馆信息资源,图书馆拓宽文献获取渠道、扩大原文传递范围和文献来源,2012年全年文献传递637篇,其中通过CALIS传递151篇,通过CASHL传递486篇。同时,广泛开展文献查收查引工作,为协助我校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学技术奖励、基金项目、成果鉴定、项目结题、科研考核以及职称评审等工作提供信息服务。
  据统计,截至2012年底,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有使用权的数据库达已到84个。全年图书借还总量近28.69万册次,在确保理工类图书比重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资源,提高了特色馆藏的利用率。
以读者为本  提升吸引力
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,反映到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上,就是要以读者为本,为此,图书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,利用图书馆的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,把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,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科研中。
  图书馆大力开展数据库专题讲座与使用培训,2012年全年举办培训讲座30余场。针对研究生的特殊需要,举办了研究生专场讲座“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投稿常识与技巧”,受到学生的好评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2年图书馆接受电话咨询150余个,电子邮件咨询40余个。2012年还开通了网上虚拟参考咨询系统,提供了便捷、高效的网上咨询与导航服务方式。
  要想做好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,必须做好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。近几年图书馆积极鼓励支持职工在职进修或进行业务培训,创造条件加强学术交流,邀请专家来馆讲学。据悉,2012年馆员获得硕士学位1人,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2人,引进“985”大学硕士研究生3人,2人获得中级职称任职资格,10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,11人次接受各类专业技能培训,多人参与图书馆建设的调研。
  据了解,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目标是: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乐园、教学与科研成果交流的殿堂、创新思想和科技成果培育的沃土。馆长宋庆功表示,图书馆将继续秉承“知识就是力量,信息就是财富”和“读者第一,服务育人”的理念,以服务学校、民航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,不断提升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。